close

前提:寫blog總想被別人看見,所以每天都會查看一下這裡的後台,當然,每一次看到的結果也是差不多,沒多少人看。哈哈!最近,聽到一句頗為能夠勉勵,或是警惕到自己的話——「成功的人不一定最聰明,但一定最懂得堅持」。是的!如果當初甚至更早開始寫blog並沒有停下來,相信現在當下的境況會很不一樣。不過,過去的已成追憶,再說也是多餘,而沒有一個開始是遲到的,從今起,牢牢的抓緊「堅持」才重要。

雖然閱覽人數不多,但也發現都是一些有關「韓國」的文章,那今天就來談談我也聽聞的韓國文化吧!


韓國小菜 — KIMCHI

說到韓國食物,相信代表中的代表一定是「泡菜(김치)」(現已被官方正式改名為「辛奇」,非常之不習慣,所以決定接下來都用英文KIMCHI來表示)作為外國人,對KIMCHI的印象都是由大白菜(香港多叫「黃芽白」)和辣椒粉醃製而成、橙橙紅紅、又辣又鹹的那種。但當我真正踏足韓國,並逗留了一段時間,以及認識一些韓國人之後,才知道所謂的KIMCHI只是韓國上百種小菜中的其中一款!而且,單是KIMCHI就有好幾十種,例如蔥KIMCHI(파김치)、醃白蘿蔔(깍두기)、芥菜KIMCHI(갓김치)、苦苣菜KIMCHI(고들빼기 김치)、嫩蘿蔔KIMCHI(총각김치)等等,都擁有自己的名字,還會因為地域的差異,即使是同款KIMCHI,口味和食材配料都有點不一樣。如此深深植根於韓國飲食文化之中,難怪,韓國人會以KIMCHI自豪!

不過,說到最初KIMCHI的出現,認識的韓國人就說,並非為了什麼飲食味道的鑽研,或是什麼烹調方法的考究,而是只為單單的一個字——「窮」。

韓國友人表示,因為以前的韓國很窮,食物嚴重不足,但又要吸取足夠的鈉質,所以就將蔬菜醃鹹一點,方便攝取鹽份。聽起來好像也有點道理。不過,如果是跟經濟有關的話,我猜還有可能是餸菜鹹一點,就能一口氣吃更多的飯,讓人更易裹腹。始終白飯淡而無味,一點味道也沒有很難吞下吧。

再者,韓國的醃小菜大多數都是蔬菜類,都屬於不好儲存的一類,而按照當其時的環境,每一口食物都是如此珍貴,所以經醃製後就能放置久一點,省下食物浪費的可能。這也算是前人適者生存的智慧啊!

其實香港也有醃製類食物,好像「鹹魚」、「榨菜」、「梅菜」、「腐乳」等等,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「應急」食物,即是若新鮮食材不夠時,拿來配飯吃的。只是來到現在,生活環境富足了,人們都把這些食物看成是點綴飯桌的周邊菜而已。

能夠像韓國人這樣,將自己的歷史好好保存且發揚光大,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並且是全國性的。相信。這又要歸功於他們對傳統的執著,與著重「唯一性」有關。至於到底是怎麼一回事,就等下次再談談吧~

 

arrow
arrow

    好感韓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